粤港澳大湾区万亿医疗市场待爆发配资365,如何立足深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近日,2024首届“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在深圳举办,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起,围绕“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从科学发现、科学转化、投资孵化、企业赋能、政策指引等方面探讨源头创新的关键点和路径。
深圳将推出全链条支持性政策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和与会人员分享了深圳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即将推出的全链条支持性的政策。据介绍,2023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530亿,在研创新药管线143个,医疗器械产业产值990亿元,累计注册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达到1.53万款。深圳高度重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今年9月成立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未来,深圳市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AI应用、深港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推广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复星医药也决定以深圳为起点,开启大湾区布局的第一站。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会上表示,除了要把最好的、最有潜力的项目和管线投资落地,更重要的是,要把复星医药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经验,结合复兴医药全球化视野、全球BD能力,进行充分赋能,把更多产品迅速商业化,带动深圳的生命健康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帮助更多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走向国际。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取得了系统性、根本性的进步:创新药体系基本形成,中国本土企业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成为竞争者,在多个技术领域出现了并跑,甚至个别领域已经开始超车。创新药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国际化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创新药品走向国际市场,药品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陈时飞在大会致辞时称强调,只有从创新的第一公里入手,解决源头创新的核心问题,才能形成中国创新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生物医药创新难,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原常委、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表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全过程创新的生态链,持续政策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基础研究:创新与创业的活水之源
主题演讲环节,众多院士和科学家们汇聚一堂,就如何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来支持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分享了他们的深刻见解和宝贵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通过mRAN技术的发展案例阐述了基础研究是创新背后的源头活水,并讲述了其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0距离”的故事。他鼓励改革,强调资本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呼吁科研人员要沉着、坚守,要顶得住各种压力和诱惑。
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主任陈志南院士则从生物医药技术国际趋势分析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激烈竞争态势,并指出在国内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国际巨头对生物技术的投资热情却一直高涨。针对生物医药技术发展,陈志南提出六大前沿领域,即个体化医学、细胞治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核酸药物、组织工程与生物3D打印等。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R. Speakman则介绍了其深圳团队找到了快速熵筛选的方法,可以大幅减少化合物筛查的时间,从而提升全生命周期实险的效率。他同时希望与同业进一步的合作共赢,为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探索和努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王可心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承载着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活力的标杆区域,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创新,跨界融合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以排头兵的姿态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呼吁各方要以创新为驱动,优化产业链,提升全球化布局的能力,携手为湾区未来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待在支付以及创新药入院等方面有所突破
围绕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和大家分享了相关数据。中国医药创新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数量指标稳居全球第二梯队之首。但在创新药市场占比上,2021年创新药的全球市场美国占53%,中国只占3%。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首先要有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就是支付体系要和产业创新能够匹配起来,一定要打造多元的支付体系。
宋瑞霖期待深圳发挥特区优势,在药品的价格改革,药品的支付制度改革,以及创新药的入院改革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他表示,深圳是我国少有的医保大量节余的城市,完全可以在医疗新技术和创新药方面探索出一条创新的路。宋瑞霖还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做法,深圳要对标国际,建设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栽下“梧桐树”吸引更多“凤凰栖”。
“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产业中的关键角色。”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教授在会上指出,香港拥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国际认可的临床试验数据、全球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政策支持。香港正筹备成立医药监管机构,进行医药监管改革。同时,香港已在河套香港区域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与深圳试验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以推动临床试验的创新与发展。香港的创科发展模式为“南金融、北创科”,未来在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是“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帮助国家药企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卢会长还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充分发挥拥有全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结合与创新,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本次大会围绕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遇到的难题以及未来的路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大家获得了很多信息,也获得了很多信心。我认为深圳在联动香港、广州大湾区发展方面、在AI技术方面都极具优势及发展底气。”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今后如何撬动湾区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赛道上找到新的支点,生物医药的下一个爆点很有可能诞生在深圳。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碰到一些挑战的时刻,深圳也许能给企业、行业、生物医药创新带来不一样的机会。
采写: 曾文琼 黄海珊
实习生:何延锋配资365